宁夏中数跨境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宁夏中数跨境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CHINA(NINGXIA) CROSS-BORDER E-COMMER COMMERCE COMPREHNSIVE PILOT AREA

全球商机搜索规则
搜索次数规则

企业用户注册且认证成功后:则30天内每日一次。
企业资料填充后:永久每日一次。
数据填报后:在下一次数据填报截至日之前可以无限制使用。
数据填报截至日期为:
第一季度 为 当年四月十日截至;
第二季度 为 当年七月十日截至;
第三季度 为 当年十一月十日截至;
第四季度 为 次年一月十日截至。

西北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需突破瓶颈

 

 

西部陆海新通道成功将西部多个省区纳入,尤其在今年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把目光聚焦西北则可以看到,这一地区要想很好地发挥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之间的合力,仍有不少瓶颈亟待突破。近日,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西北蓝皮书: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以西北地区的甘肃为例分析了突破瓶颈的办法。

 

从国家层面看,《蓝皮书》分析说,多年来,对外开放程度低成为制约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甘肃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为我国西部地区加快向南开放、打开东盟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西部地区尽快形成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的新格局。但《蓝皮书》不讳言,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能否通过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快速发展的预期效果,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矛盾。

 

一是自身内需市场规模较小,开放水平偏低。这具体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二是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比重呈下降趋势。2014年之前,甘肃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呈上升态势。但从2015年开始,甘肃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呈不断萎缩状态。三是甘肃经济发展要素流量不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甘肃段存在“有通道、缺水流”的问题,致使甘肃的区位与通道优势难以充分转化为枢纽型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例如甘肃客货运量总量较少、兰渝铁路利用率不高。四是甘肃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政策体制环境尚未形成。与沿线省区市相比,甘肃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培养与集聚能力较弱,且吸引外部资金流入的能力较弱。

 

为突破这些障碍,《蓝皮书》建议甘肃放大区位优势,突出产业优势,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重点优化商贸物流发展布局。需要优化商贸物流发展布局,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为中心,打造面向中东欧、中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通道枢纽和国际班列货源集散地;依托天水国际陆港,打造聚集陇中、辐射陕(西)川(四川)的商贸物流节点。同时大力发展物流经济。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将甘肃农产品和有色金属等工业品出口东盟市场,把东盟国家的时令新鲜水果、水海产品、大米等直接进口到西北市场,逐步拓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

 

加快完善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就要强化三大口岸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兰州国际陆港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集散运输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和铁路枢纽节点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武威国际陆港现代化国际物流平台和向西合作交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天水国际陆港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物流配送基地的重要作用。还要做大做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省级物流平台。大力推进甘肃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建设,真正承担起甘肃与新通道沿线省区市贸易物流通道建设中的运营主体责任,推进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货源组织、班列发运等任务,促进西北、西南地区生产要素流动和融合协同发展的运作;鼓励国内外物流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的商贸物流企业集团。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外向型产业。一是依托甘肃矿产资源加工优势,加强面向东盟、西亚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优化甘肃企业海外市场布局,重点在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方面开展供给产能合作,提升甘肃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二是以“北菜南运”为重点加强高原夏菜出口基地建设。构建以兰州为中心,以河西走廊为轴线,以陇东、陇南地区为支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格局;建设高原夏菜产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推动蔬菜产品“走出去”,在夏秋季节“集西北、卖全国、出东盟”,在冬春季节“集全国、卖西北、出西亚”。三是打造中药材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大力推动集仓储物流、市场交易、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交易市场建设,重点在陇西形成全国区域性中药材专业市场。四是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拓展人文旅游业市场,推动与曼谷、金边、老挝、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的合作;积极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旅游合作,推出文化特色鲜明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题旅游项目和线路。

 

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这包括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外向型经济发展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参照国内自贸区(港)现行的负面清单管理规定,探索建立“竞争中性”的市场规则体系。还要推动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实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和推进通关便利化。同时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甘肃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

 

强化开放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提升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集聚。形成“甘肃资源+外部资金+外部市场”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新模式,吸引包括香港、广东、新加坡在内的国际国内资金、技术参与甘肃特色优势资源的有效开发,培育形成国际知名品牌。鼓励外资企业引进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支持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参股并购境外科技型企业;进一步深化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促进一批创新研究机构及重大技术项目落户甘肃。

 

作者: 
 
来源:中国贸易报
 
声明:该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